2021年4月27日星期二

2020年第三次IVF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終於成功了 - 經驗談(五)之韓國體外受精


有追看開港妻我的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上一篇主要是講到「打排卵的針感受」、「卵子的變化過程」、和「取卵手術詳情」等等,但還沒看又想看回的朋友可以自己回上篇去看看。而本篇的話題同樣精彩,希望我能精簡又詳盡的跟大家分享~~(精簡又詳盡~? 這是什鬼話?!)

 

放胚手術詳情方面,比起取卵手術更簡單,是在一點麻醉藥都不用的情況下醒地進行的。手術前不用禁食,反而是要多只喝水但不容許上廁所,故意要讓膀胱脹大起來至壓迫到子宮,好讓醫生更晰地看到放胚的位置。港妻我本身是個尿頻的人,所以要大量喝水但又不讓上廁所,確實得我有點難受。其中一次手術前我跟護士說我覺得自己忍不到做完手術,現在的很想要尿尿。結果護士和我說,如果的沒辦法再忍的話,去洗手間尿一半便要停下不可以全尿出來,我聽到的當場笑了出來,但依然很誠懇的答應護士我只會尿一半,哈哈~~~ 然後換好手術袍到手術台好,護士同樣幫我上點滴和把我的四肢在手術台的支架上,醫生便開始手術了。


圖片出自: 福音聯盟「基督徒該如何看待輔助生育技術」

醫生在我雙腿的位置坐著,另外有一名護士站在我身邊用超聲波機一直按我的子宮(就是平常替孕婦檢照看BB情況的種超聲波)。由於照超聲波的目的是讓醫生能看子宮內的位置及情況,所以護士會按得比平常普通檢更用力。可是我本身已經處於一個超級想尿尿的狀態,但護士又一直用力的壓我的肚子,害我尿得好辛苦。幸好手術時間不長,醫生一開始會用陰道檢器微微撐開陰道,然後用沾了消毒液的長棉花捧在預計植入的位置進行消毒(這時候會有一點點微痛),然後把胚胎/囊胚植入到合適位置,這時候要等待約40秒時間,時間了鬧鐘會響起,這便代表成功植入一顆了。有多少顆便把剛剛的程序重複多少次,而港妻我只植入2顆便很快完成,整個手術過程由預備至完成只需約10-15分鐘。整體感覺就是有人弄不太舒服而已,但不會有什大的痛楚,跟做普通的子宮抹片檢差不多。

 

而做完放胚手術後,不可以有太大的動作更不可以站起來。所以港妻我由手術台換到一張帶輪子的普通病床,都是要維持的姿態慢慢爬過去(大家可以想像我是一只朝上的四蜘蛛,場面是不是超級滑稽的? 哈哈~~~),然後護士便推著我的病床去普通病房著等3個小時。但幸好這次的3個小時是允許家人陪伴的,所以有情人在旁邊照顧我和陪我便好過一些些。其實在做完手術還身處在手術室時,護士馬上會問要不要幫我喉排尿,但是我怕喉會痛所以沒有試過這方式。我每一次都是在到達普通病房後,自己使用尿盆一點點的尿出來。可是我猜可能是著尿加上子宮剛受完刺激的關係,每次尿尿都只有一點點,沒有辦法像平常垂直坐著般痛快的全尿出來,結果每隔20分鐘便又有尿意要小尿一次,其實這也挺麻煩和消耗精神的,建議不怕的人直接選擇喉排尿會更方便一些,而且之後著的3個小時亦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

 

手術時額外使用藥物方面,港妻我想提一提在第一次做放胚手術時我沒有使用,可是在第2及第3次放胚手術時有用上的兩款藥物 -- 胚胎膠水(EmbryoGlue)和阿托西班(Atosiban)。這兩款藥物是我在第一次體外受精(IVF)失敗後,上網搜如何增加著床機率時到的,然後我就詢問我的醫生可不可以在下次手術時使用。我的醫生很同意我應該使用EmbryoGlue,因 EmbryoGlue主要的成分是玻尿酸,而玻尿酸本身在人體尤其在女性輸卵管及子宮內含量富。而且玻尿酸證實能增加細胞與細胞,或細胞與間質的黏合度,作有利於胚胎著床初期與子宮內膜的黏合。當EmbryoGlue這種高黏稠度液體,伴隨胚胎一起進入到同樣高黏稠度的子宮液內時,便會使得胚胎更容易黏附和適應子宮內的環境,從而提高著床機率。



子宮收縮抑制點滴(減低放緩子宮收縮)= Atosiban 37.5mg5ml

至於Atosiban是子宮收縮抑制劑(韓國以點滴形式注射),由於有抑制子宮收縮的作用,在好幾個不同方面都可以使用。例如: 延遲妊娠婦女迫切的早/ 減低宮縮情況起到安胎作用/ 減少胚胎因律動而移位。但我的醫生說Atosiban前幾年在韓國曾使用過一段時間,可惜幾年間的使用經驗顯示出沒有多大效果便漸漸沒有再用了。說我想用是可以用的,可是Atosiban不是韓國醫療保障下的藥物,若使用便要全額自付(HK$ 533)。雖然我的醫生認Atosiban對於著床的效果不大,但我亦問了然這藥沒有副作用價錢亦不是很貴,港妻我了自己心安和多一分希望便決定使用了。而我寫了這兩款藥物出來只是給大家參考和知道原來有這樣一回事,至於到底適不適合各位用呢?? 這最重要是跟自己的醫生商議,千萬不要只盲目的相信網上情報喔!!!

 

等待結果的心路歷程方面,這等待的過程很漫長很不好受,而且是在充滿猜疑之中緩緩渡過的。所以在等待的這2週期間,幾乎是一有時間或是心中一有疑問,便會馬上上網看相關的資料。例如網上大部分都說「受精/放胚後除了危險動作以外,不用故意整天都休息,反而應像平常一樣走動生活便可。」港妻我理性上非常同意和明白這個道理,但感性上根本做不到。原因是做體外受精(IVF)的人並不像自然懷孕的人,並不是在完成了床著或甚至於懷孕1個多2個月,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懷孕了。做體外受精(IVF)的人是辛苦打了十幾天的排卵針,又經歷了取卵和放胚兩個手術,才捱到了這最後最重要的著床階段。所以!!!! 任何有機會導致著床失敗的事都不願意去做,以免浪費了之前所有的心血。


圖片出自: 試管嬰兒出自Champimom Newsletter網頁「尋求生育輔助注意|體外人工受孕是一場必勝的仗嗎?」

也因是這樣,當時港妻我了自己心安,我的做法亦是基本都著的,但每2個小時左右會起來走10分鐘讓血液循環一下而已。(注意喔!!! 我並不是說我這方式是正確的喔!! 我只是想表達做了體外受精的人對於著床有很渴望的心情,以致於會選擇「自己」認最安全的做法。) 還是要走動只是眾多擔憂中的其中一個,但類似的這種理性與感性上的矛盾,正確與不正確做法的各種界線,特別容易在此期間變得糢糊起來,其實一切只不過源於心中的害怕與期盼。一旦身邊的人不明女性此刻複雜並脆弱的心情,便很容易令這女性有孤軍作戰,和沒有人能明白自己的孤獨感。這時期,港妻我特別希望各位老公能多站在老婆的角度去想事情,並不是每事都只基於「對與錯」去討論,而應該以同行者的心態用心去體會老婆當刻的心情喔。

 

好了!! 在這裡先預告下一篇的主要內容是「著床徵兆」,一向有追看開的朋友請繼續支持我喔~~ 我們下篇再見!! BYE~~BYE~~

2021年4月19日星期一

2020年第三次IVF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終於成功了 - 經驗談(四)之韓國體外受精


上一篇文章港妻我講到了「韓國可植入胚胎/囊胚數」、「韓國體外受精的價錢」、「重複進行體外受精的時間間隔」和「打針針數」等等,有興趣話可以自己回上篇去看看。而現在我們事不宜遲馬上開始本篇的話題~~




在打針感受方面,對於一向害怕打針的港妻我來說當然是不好受了。韓國人平常只是傷風感冒,或是營養不足,隨便一點不舒服都喜歡打針或打點滴(吊鹽水),所以普遍大部分的韓國人完全不怕打針的。但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到韓國以後,每次要打針都害怕得要命,害得幫我打針的護士都緊張起來。因此當我決定要做體外受精之後,便要先做好心理的建設,多上網看一下經驗人士分享將會遇到的情況,起碼我會預想到自己在什階段將要發生些什事,這樣能讓我心理上有把控一切的安全感,但相反有些人是不喜歡預知事情的,說是會提早便開始害怕,大家便按自己的性格喜好去選擇要不要「提早做功課」囉~~~

 

實際打排卵針是在月經來潮的第3天,港妻我在第1次做的時候一開始每天只有一針(催卵針1),但第23次做時便改成一開始便馬上每天兩針了(催卵針1號及2)。雖然說打針沒有規定必須要什時候打,但醫生說若選定了一個時間,最好每天都是差不多時間去打,所我港妻我都是每天10pm由情人幫我打的。我佩服有些人竟然可以自己幫自己打,我原本已經很怕打針了,根本沒可能對自己下手呀~~ 而施針位置就是肚臍下半圓形相隔3個手指位的地方均可,把針分配在左右兩邊都打,但左右針的種類要每天輪流交換打。比方說催卵針1號今天是在左邊,明天便要打在右邊。當之後針數加至每天3針時,便一邊2針一邊1針這樣再每天輪流交換。目的一是確保不同用途的針(效果)能平均地分佈到兩邊卵巢,目的二是多少能把針後的小小痛楚分散一點,不致於會太過集中在某處。


催卵針1號(催使卵泡生長)= Gonal-葉黃素300IU

催卵針2號(催使卵泡生長)= IVF-MHP(Menotropin HP inj.) 75IU

港妻我會這樣說?? 打針的當下固之然是會痛,像催卵針2號因針頭較粗一點點是有點痛的,在打的當下便能感覺到一絲絲的小痛。而催卵針1號、防破針和破卵針的針頭都很細,所以初起的1-2天只是像蚊子叮一樣不太會痛的。但當打到已經第3-4天左右,其實能下針的位置在前幾天都全打過了,肚皮因之前的施針變得敏感和容易有感覺。哪麼在重複位置附近再不斷打針時,就算是一樣的針港妻我自己覺得比第1-2天時來得痛一點,但也不是說很痛很痛不能承受,只是的會隨著日子比之前愈來愈痛而已。

 

但有趣的是,因港妻我很怕打針,所以在第1次做體外受精8天的打針期間裡,每次打針前一個小時便會開始坐立不安和緊張,而且打完後還要再下來休息15分鐘以安穩我剛剛激動的心情,反正無論是打前或打後,整個人的心理就是對打針很抗拒和感到很不安。但當我做第2次做體外受精的時候,可能是有前一次的經驗,害怕打針這情況已經改善了很多,到了第3次便更加不用說了,甚至之後有時候我會跟情人開玩笑的說「託了體外受精的福,我現在好像都不怕打針了哈哈~~

 

防破針(防止卵泡破裂排出卵子)= Ganilever Prefilled Syringe inj. 0.25mg0.5mL

在卵子變化過程方面,其實卵子由卵巢中的基礎卵泡狀態,催促變成成熟卵子,再經由3天培養變成胚胎/5天培養變成囊胚,最後才選取當中最好品質的植入子宮腔內,過程中數量是不斷損耗的。而且就算植入後數量仍然有剩,但若品質達不到冷凍標準,所剩的數量亦只能廢棄。像港妻我的第一次IVF經驗例子: 施打排卵針(觀察到基礎卵泡約10) > 手術取出卵子6 > 成熟卵子5 > 3天培養後胚胎5 > 植入胚胎2+廢棄胚胎3顆。

 

由於港妻我在做體外受精(IVF)前看的網上資料,大部分人在施打排卵針刺激卵巢後都有十幾至廿十顆卵子取出,所以當知道自己只有6顆的時候的很失望,而且到了最後還要把所餘無幾的3顆胚胎廢棄更是婉惜。但後來再多學習一點相關知識的時候發現,港妻我當初有「失望」或「婉惜」等一系列情感,其實全源自於我的無知。一方面是我開始時沒有把自己的年齡因素考慮進去,只是在網上看到別人的情況是這樣,便期望自己亦差不多應該是這樣,完全沒有想到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跟我的不同。另一方面我亦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子宮及卵子的情況是樣,到底是不是有什事前準備功夫能做以提高卵子品質/子宮著床率等等 (例如養精/ 養卵/ 養子宮)。所以港妻我自己認,我的第一次體外受精(IVF)是在沒有充分準備下,懵懵懂懂中便做了而浪費了一次的金錢、時間和精力。

陰道塞藥小白球(補充黃體酮)= Cyclogest 200mg


在取卵手術詳情方面,
到底取卵手術是做的? 首先在取卵手術前的35個小時要施打破卵針,而且在取卵手術前一開始要服用抗生素並禁食9小時。破卵針是了計算最佳受孕時間注射的一種賀爾蒙(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90%的人在打完破卵針後的第36-40小時內達到「刺激卵泡破裂排出卵子」的目的。然後當天換好手術袍到手術台好,護士幫我上點滴和帶上呼吸口,同時把我的四肢都在手術台的支架上,以防我在麻醉後仍有神經性動作而妨礙到手術,最後便是通過點滴的喉管注入麻醉藥,讓我在全身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手術。因是全身麻醉,港妻我在什都不知道的15-20分鐘內便完成,完成後護士把我從手術室推出普通病床位置,約在手術後15分鐘把我叫醒和詢問我的身體情況。就算身體情況沒什問題,亦需再繼續多1小時30分鍾才能正式離開。基本上自醒過來後,精神狀態便跟平常一樣沒什差別,所以硬要在床上1個多小時的這段等候時間,港妻我自己認反而是心理上最苦悶、無聊與難受的,至於身體各方面都很好沒什異常。

破卵針(刺激卵泡破裂排出卵子)= OVIDREL 250 micrograms0.5ml


不知不覺間又寫了這
多,港妻我說話是滔滔不又囉 >___< 不然本篇先暫時寫到這!! 下一篇主要的內容是「放胚手術詳情」、「手術時額外使用的藥物」 和 「等待結果的心路歷程」等等的資訊,有興趣的朋友緊記繼續追看喔~~我們下篇再見!! BYE~~BYE~~


2021年4月12日星期一

2020年第三次IVF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終於成功了 - 經驗談(三)之韓國體外受精

 

上一篇文章港妻我講到了「輸卵管造影檢詳情」、「輸卵管阻塞對於懷孕的影響」和「男女不孕的可能成因」等等,這篇便是我在韓國做體外受精的事情了。


在可植入胚胎/囊胚數方面,由於韓國的法律了預防濫殺小生命,所以規定「國際年齡未滿36歲者,每次體外受精最多可選擇植入2顆胚胎/囊胚; 而國際年齡滿36歲者,每次體外受精最多可選擇植入3顆胚胎/囊胚」。港妻我做體外受精(IVF)的時候是34歲,而且希望能懷上雙胞胎,所以每次做體外受精時都選擇植入2顆而不是1顆。




*以上韓元換算港元以150為準則
*第三次取卵手術後餘卵子冷凍一年費用₩450,000(HK$3,000)並未計算在上表中
催卵針1號(催使卵泡生長)= Gonal-葉黃素300IU
催卵針2號(催使卵泡生長)= IVF-MHP(Menotropin HP inj.) 75IU
防破針(防止卵泡破裂排出卵子)= Ganilever Prefilled Syringe inj. 0.25mg/0.5mL
破卵針(刺激卵泡破裂排出卵子)= OVIDREL 250 micrograms/0.5ml 
陰道塞藥(補充黃體酮/素)= Cyclogest 200mg
子宮收縮抑制點滴(減低/放緩子宮收縮)= Atosiban 37.5mg/5ml

在價錢方面,大家看了圖片資料應該很快便能看得出,在韓國做體外受精(IVF)比在香港或台灣都要便宜很多。港妻我在做第2次的時候更低至只需要HK$ 1,517便完成了,原因是在做第2次之前沒有做任何額外的身體檢,但在做第1次及第3次之前都個別做了些不同的檢,價格便上升落在HK$ 4,300-4,800左右一次。便宜的原因有幾個,原因一是韓國人每月都有交健康保險건강보험(基本醫療保障),徵收比率是在職人士薪水的3.43%個例子若月薪是HK$ 30,000,即每個月無論有沒有用到醫療保障,都要自動被扣除HK$ 1,029才會收到剩下的薪水。但換言之,每次去看病或檢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醫療保障,比起沒有交健康保險人士的醫療費用會較低。

 

原因二是韓國生育率很低,2020年香港及韓國分別的粗算生育率是1.41。在2020年世界生育率排名中,第1位尼日爾的6.9與第187位韓國的1相差了接近7倍,而與第111位新西蘭的2亦差了2 (世界生育率排名數據出自: worldpopulationreview.com)。反正,低生育率使韓國政府推出了不少鼓勵生育的政策,而港妻我所申請的體外受精支援金便是其中一種,只要持有醫院所開出的「難孕證明」去自己洞內的保健所申請便行。申請雖然有收入審,但是門檻極低,只是不是很富有都能成功申請的,至於詳細情形和金額如下:

 


原因三是韓國本身的醫療費用就比較低。港妻我算過,就算我沒法享有韓國的健康保險及體外受精支援金,平均每次體外受精(IVF)下來的實付費用亦只是HK$ 24,000-28,000左右,相比起香港私家醫院每次至少7-10萬港元以上,足足有相差了3-4倍的價錢。而亦由於香港做一次體外受精(IVF)動輒便要108萬,以致很多有需要的人想做亦可能因財政原因做不了,又或是做了一次失敗亦只能放棄不再做。相對而言,韓國在方面的醫療費用壓力較少,對港妻我來說亦算是一種幸運。

 

重複進行時間間隔方面,港妻我總共做了3次體外受精,並在第3次的時候才成功懷上單胞胎。當我第一次失敗後,醫生說有不少人在下次排卵時會有卵子自然爆裂的情況,所以要等卵子狀況回復正常才能進行下一次體外受精,根據經驗約相隔2個排卵週期左右(例如像港妻我原本每月排卵很準的人便是休息2個月的意思),但期間仍然會每月回醫院一次追蹤排卵狀況。可是港妻我的個人情況是,在體外受精失敗後的下一個月檢排卵時,發現我的卵子沒有自然爆裂,而且無論是成熟程度、形狀及尺寸大小都處於正常狀況,所以醫生說如果我希望的話,在下月再次排卵時便可再次進行體外受精。由於港妻我考慮到自己年齡問題挺心急的,再加上情人跟醫生再三確認過我的身理狀態對於再次打針及手術沒有問題,所以我便選擇只隔了一個月便馬上做了第2次,而且第2次及第3次之間亦同樣只是隔了一個月(1次是7/2次是9/3次是11)

 

大部分人一聽到要「做手術」去取卵及放胚便開始很害怕會痛,或是很擔心這樣頻密的手術會「傷身體」。港妻覺得「傷身體」這種念比較接近中醫的角度,而我一直是看西醫去做體外受精(IVF)的,所以我的韓國西醫生亦從來沒提到什傷不傷身體的話題。西醫主要就是看身體硬件有沒有問題 (例如: 手術後3天後還有沒有子宮持續出血/ 子宮不尋常並長期的疼痛/ 身體發燒/ 卵巢發炎腫脹或其他不應有的症狀/下月是否正常排卵等),若都沒有什特別的不良反應,便認身體已經從手術中恢復沒問題了。但中醫角度可能會認就算沒有可見的不良反應,反正手術後就應該調理一下身體才是正的恢復。如果大家是以中醫的角度認做了一次要好好把身體調好再做,便可以隨自己情況選擇時間間隔了。畢竟中醫跟西醫的想法不一樣,中醫多著重身體整個的調和與恢復,而西醫則看身理硬件和數據,港妻我亦沒法跟大家說一個所謂「正確的」時間間隔,因這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最終只能靠大家與醫生的溝通、按自己心安和喜好去判斷了


照片出自Champimom Newsletter網頁「尋求生育輔助注意|體外人工受孕是一場必勝的仗嗎?」

打針針數方面,首先在韓國第1次進行體外受精的時候,醫生通常只會以最基本最保守的心態去進行,反過來說是不會全力積極地使用針藥。原因是因醫生並不了解這位女性身體對於排卵針藥的反應,萬一遇到對排卵針反應高的人會有OHSS(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可能性,所以一開始都是不敢「下太重手」。正如港妻我做第1次的時候是連續打了8天共19針,第2次連續打了9天共28針,到了第3次連續打了10天共31針。中途亦試過更換陰道塞藥(台灣說的小白球)的品牌,放胚的時候亦把胚胎營養液換成了胚胎膠水讓著黏功能進一步加。凡此種種在用針藥上的調整、加與更換,都是醫生根據我每次的身體情況及上一次的經驗累積所得出更好的改善。所以有數據亦顯示,體外受精第2-3次成功率會比對上一次高8-10%左右,而成功率最高的次數是第3次及第4次的時候。

 

由於在韓國做體外受精要說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港妻我擔心一篇文章過於冗長,而且資料太多而令大家一時間難以吸收,所以本篇便決定在這裡暫時收筆。而體外受精經驗的下一篇會有「打針的感受」、「卵子的變化過程」、「取卵及放胚手術詳情」、「著床徵兆」和「進行體外受精的整體感想」等等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們請留意我的下一篇文章囉。BYE~~BYE~~

2021年4月5日星期一

2020年第三次IVF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終於成功了 - 經驗談(二)之輸卵管造影檢查和輸卵管阻塞


上一篇文章港妻我講到了「年齡與生育的關係」、「什是卵巢庫存量指標」、「人工受精與體外受精的分別」和「港妻我做體外受精的原因」等等。哪麼在接下來的數篇文章便是重頭戲,會詳細地跟大家交待一下我在韓國做體外受精的一切事情了。

 

之前港妻我提過,我和情人先自己默默耕耘了8個月都沒有結果,最終去了家附近一家女性醫院中的難孕中心尋找幫助,並且做了一大堆事前檢 (男女雙方抽血檢+男性精子品質檢+女性子宮超聲波檢+女性X光心肺檢+女性子宮輸卵管造影檢),我覺得其他都沒什好講的,因大部分都是些簡單而且不太痛的檢。但唯獨是「子宮輸卵管造影檢的是嚇到港妻我了!! 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每想起時候的情況都不禁有點膽戰心驚的感覺。

 

子宮輸卵管造影檢是其中一種用於診斷不孕成因的篩選檢,約在月經週期第710日做,用於測試輸卵管是否暢通或阻塞,以及阻塞的位置到底是在輸卵管的前端還是後端,需時約15-30分鐘但過程不需麻醉。首先,放射治療師會將陰道檢器放進陰道,然後利用子宮腔小導管將造影劑慢慢注入子宮腔,用X光拍攝記錄造影劑注入子宮腔及腹腔的情況。港妻我的很怕會痛,所以其實在做檢之前,已經在網路上先看看一些醫院官方資訊和有經驗人士的分享。大部分都是說「痛的情況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部分人只會有輕微的下腹不適(像經期時肚子悶悶的感覺) 」,但亦有些人說「原本有經痛問題及有輸卵管阻塞問題的人可能比較痛」。

 

而檢當天港妻我一步入房間,感覺就是燈光昏昏暗暗的,中間放了一台很大的X光拍攝機器。X光拍攝機器的組成就是一張X光床,然後在床的中間位置有個中空半拱形的圓環。我要脫光衣服換上醫院用長袍,自己鑽進圓環中在床上,雙張開並把屁股坐至床尾邊沿,雙放鬆隨便放就好。這時候放射治療師會坐到床尾,床的高度亦會調到能配合治療師手部操作的高度,還有一名護士在旁邊協助治療師和安撫緊張的我。開始後護士便把我的長袍撩高過肚子,以確保衣服不會蓋到子宮而影響拍攝,這時我便開始覺得冷了而同時放射治療師亦放入冰冷的工具及造影劑,我很緊張所以故意大口吸氣吐氣,希望能令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可是造影劑一打進子宮腔後,我馬上感覺到超級烈的痛楚,我一邊輕輕喊痛一邊不自覺的把左右晃動,但放射治療師和護士正在專心做事亦顧不了我有多痛。

 

港妻我忍痛過了約30秒還是1分鐘以可以完結的時候,放射治療師叫我把左腿提起向右邊橫壓在自己的肚子上(目的是盡量擠壓子宮腔內的造影劑到整個子宮及輸卵管內)。當時我根本痛到用不上力去提腿,護士看我用力只動了一點點但又提不起,便直接用手幫我把腿提起橫壓。天呀~~這時候又比剛剛更痛了!!!我要維持這姿勢10秒左右去拍X光,一邊拍我便一邊嚶嚶哎哎的低嚀著,我到底是多可憐呀~~但重點是做完左腿還要繼續做右腿的!!!! 當兩邊都做完把工具都移除以後,我終於在護士的攙扶之下下床和到房間外坐著休息一會兒。我會說是休息「一會兒」呢?? 原來確保拍到造影劑注入輸卵管的情況,我還要等15分鐘讓造影劑有充分時間流動,然後再回到房間多補拍一次X光。但幸好這次不會再用到任何工具亦不用壓腿了,的只是下拍照而已。

 

可是當港妻我在休息時,身體狀況變得非常差。因剛剛的痛楚感一直跟著我沒有消退的跡象,再加上突然頭暈、發冷、出冷汗、想吐等等,總之就是整個人都好不舒服。放射治療師看到我這情況好像也有點被我嚇到,馬上叫我下休息和叫情人去樓下藥房買處方止痛藥給我吃。我吃了藥休息的時候,放射治療師亦跟情人說我這情況有點少見,平常其他人的身體反應沒有像我這麼強。但正如放射治療師所說的,我身體可能特別對造影劑比較有反應,但不是所以人都會這樣不適的,所以大家亦不用過於擔心或害怕喔,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比我運氣差的~~ 反正這就是港妻我做「子宮輸卵管造影檢」的親身經驗了,的是驚險又難忘!!

參考圖片出自香港中文大學婦科學系 威爾斯親王醫院 子宮輸卵管造影檢(HSG)介紹
(黑色是造影劑,所以左邊造影劑沒有去到盡頭即表示中間某位置有輸卵管阻塞的問題)


之後好像等了一個星期左右,「子宮輸卵管造影檢」的結果出來了,就是港妻我右邊的輸卵管有阻塞情況,而且之後連續觀察了排卵情況3個月,每月我的卵子都是從輸卵管阻塞的一邊出來。換句話說,由於輸卵管阻塞的關係,卵子跟精子根本就沒有辦法相遇,亦就沒有辦法受精著床懷孕。得知結果後我自己馬上上網看資料爬文做功課,看有什辦法解決我輸卵管阻塞的問題。當中看到如果還是想自然懷孕,建議利用腹腔鏡做輸卵管疏通手術,把輸卵管重新恢復通暢。但港妻我跟醫生商討後建議我放棄輸卵管疏通手術直接做體外受精,原因如下。而港妻我當然是相信醫生的專業意見,便著手開始了我第一次的體外受精(IVF)了。

1.     如果是嚴重的輸卵管阻塞,輸卵管內的細胞損幾乎沒有纖毛,即使通了輸卵管也沒有了功能,無法運送卵子或受精卵。

2.     會提高子宮外孕風險 。

3.     很多人在輸卵管重新恢復通暢不久後,又會因各種不同原因重複阻塞起來。而且輸卵管細如一根針頭,疏通手術不好做且有機會傷及其他部位。在風險及成效比較下,不太做。

另外想說,港妻我雖然是有輸卵管阻塞的問題,但心地認自己已經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原因是我的輸卵管阻塞位置在前端(即子宮入口處),而不是在後端(即接近卵巢處,又稱傘端)。若然輸卵管阻塞是在後端的話會形成積水/水腫,造成輸卵管末端腫大,一來當然是使得卵子無法進入輸卵管與精子結合,二來輸卵管內的積水無法排出會逆流進入子宮腔。這些積水/水腫液含有一些發炎因子,同時流出的積水猶如瀑布瀉下般在子宮腔內不斷沖擊著胚胎,令胚胎難以尋找到合適的位置著床由此種種都反映出積水對胚胎在子宮腔著床有負面的影響,而早期究發現輸卵管積水的病人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成功率大約是其他病人的一半。

參考圖片出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科 生殖醫學中心 王呈瑋醫師網頁


而輸卵管積水/水腫的治療按照積水的程度大致分兩種。若是輕度積水的話,可以利用輸卵管疏通手術打通阻塞部分,積水便也隨之消失,但輸卵管疏通手術的缺點港妻我在上面說過便不再說了。若是重度積水的話,便要直接切除輸卵管或截斷輸卵管與子宮的交界,使積水不會逆流回子宮腔,不再影響胚胎著床而藉此提高子宮內腔的著床率。所以說,在這種輕則要冒險動手術和重則要切除輸卵管的情況下,港妻我是不是已經算是幸運的人了?? (我是樂天派的~~ ^__^)


好了寫到這港妻我一直都集中說女性的不孕問題,但大家千萬不要把不孕的責任都只歸咎於女性喔
!!根據究顯示「不孕因素女性佔35%,男性35%,夫妻雙方問題佔10%,不名原因佔20%」。由此可見,男性不孕的檢和治療也是同樣重要的,夫妻雙方應該一起接受懷孕準備的事前檢,便能更快速更準確地順利懷孕。檢後若的發現有問題阻礙而導致較難自然懷孕,在問准了醫生的意見後,像港妻我般選擇利用人工方式亦是一條出路喔~~所以下一篇主要的內容便是「可植入胚胎/囊胚數」、「重複進行時間間隔」、「打針針數」和「總共花了多少錢」等等的資訊了,下篇再見!! 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