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港妻我講到了「韓國可植入胚胎/囊胚數」、「韓國體外受精的價錢」、「重複進行體外受精的時間間隔」和「打針針數」等等,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回上篇去看看。而現在我們事不宜遲,馬上開始本篇的話題吧~~
在打針感受方面,對於一向害怕打針的港妻我來說當然是不好受了。韓國人平常只是傷風感冒,或是營養不足,隨便一點不舒服都喜歡打針或打點滴(吊鹽水),所以普遍大部分的韓國人完全不怕打針的。但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到韓國以後,每次要打針都害怕得要命,害得幫我打針的護士都緊張起來。因此當我決定要做體外受精之後,便要先做好心理的建設,多上網看一下經驗人士分享將會遇到的情況,起碼我會預想到自己在什麼階段將要發生些什麼事,這樣能讓我心理上有把控一切的安全感,但相反有些人是不喜歡預知事情的,說是會提早便開始害怕,哪大家便按自己的性格喜好去選擇要不要「提早做功課」囉~~~
實際打排卵針是在月經來潮的第3天,港妻我在第1次做的時候一開始每天只有一針(催卵針1號),但第2及第3次做時便改成一開始便馬上每天兩針了(催卵針1號及2號)。雖然說打針沒有規定必須要什麼時候打,但醫生說若選定了一個時間,最好每天都是差不多時間去打,所我港妻我都是每天晚上10pm由情人幫我打的。我真佩服有些人竟然可以自己幫自己打,我原本已經很怕打針了,根本沒可能對自己下手呀~~ 而施針位置就是肚臍下半圓形相隔3個手指位的地方均可,把針分配在左右兩邊都打,但左右針的種類要每天輪流交換打。比方說催卵針1號今天是在左邊,明天便要打在右邊。當之後針數加至每天3針時,便一邊2針一邊1針這樣再每天輪流交換。目的一是確保不同用途的針(效果)能平均地分佈到兩邊卵巢,目的二是多少能把針後的小小痛楚分散一點,不致於會太過集中在某處。
港妻我為什麼會這樣說?? 因為打針的當下固之然是會痛,像催卵針2號因為針頭較粗一點點是有點痛的,在打的當下便能感覺到一絲絲的小痛。而催卵針1號、防破針和破卵針的針頭都很細,所以初起的1-2天只是像蚊子叮一樣不太會痛的。但當你打到已經第3-4天左右,其實能下針的位置在前幾天都全打過了,肚皮因為之前的施針變得敏感和容易有感覺。哪麼在重複位置附近再不斷打針時,就算是一樣的針港妻我自己覺得比第1-2天時來得痛一點,但也不是說很痛很痛不能承受,只是真的會隨著日子比之前愈來愈痛而已。
但有趣的是,因為港妻我很怕打針,所以在第1次做體外受精8天的打針期間裡,每次打針前一個小時便會開始坐立不安和緊張,而且打完後還要再躺下來休息15分鐘以安穩我剛剛激動的心情,反正無論是打前或打後,整個人的心理就是對打針很抗拒和感到很不安。但當我做第2次做體外受精的時候,可能是有前一次的經驗,害怕打針這情況已經改善了很多,到了第3次便更加不用說了,甚至之後有時候我會跟情人開玩笑的說「託了體外受精的福,我現在好像都不怕打針了哈哈~~」
在卵子變化過程方面,其實卵子由卵巢中的基礎卵泡狀態,催促變成成熟卵子,再經由3天培養變成胚胎/5天培養變成囊胚,最後才選取當中最好品質的植入子宮腔內,過程中數量是不斷損耗的。而且就算植入後數量仍然有剩,但若品質達不到冷凍標準,所剩的數量亦只能廢棄。像港妻我的第一次IVF經驗例子: 施打排卵針(觀察到基礎卵泡約10顆) > 手術取出卵子6顆 > 成熟卵子5顆 > 3天培養後胚胎5顆 > 植入胚胎2顆+廢棄胚胎3顆。
由於港妻我在做體外受精(IVF)前看的網上資料,大部分人在施打排卵針刺激卵巢後都有十幾至廿十顆卵子取出,所以當知道自己只有6顆的時候真的很失望,而且到了最後還要把所餘無幾的3顆胚胎廢棄更是婉惜。但後來再多學習一點相關知識的時候發現,港妻我當初有「失望」或「婉惜」等一系列情感,其實全源自於我的無知。一方面是我開始時沒有把自己的年齡因素考慮進去,只是在網上看到別人的情況是這樣,便期望自己亦差不多應該是這樣,完全沒有想到哪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跟我的不同。另一方面我亦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子宮及卵子的情況是怎樣,到底是不是有什麼事前準備功夫能做以提高卵子品質/子宮著床率等等 (例如養精/ 養卵/ 養子宮)。所以港妻我自己認為,我的第一次體外受精(IVF)是在沒有充分準備下,懵懵懂懂中便做了而浪費了一次的金錢、時間和精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