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追看開港妻我的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上一篇主要是講到「打排卵的針感受」、「卵子的變化過程」、和「取卵手術詳情」等等,但還沒看又想看回的朋友可以自己回上篇去看看。而本篇的話題同樣精彩,希望我能精簡又詳盡的跟大家分享吧~~(精簡又詳盡~? 這是什麼鬼話?!)
在放胚手術詳情方面,比起取卵手術更簡單,是在一點麻醉藥都不用的情況下清醒地進行的。手術前不用禁食,反而是要多只喝水但不容許上廁所,故意要讓膀胱脹大起來至壓迫到子宮,好讓醫生更清晰地看到放胚的位置。港妻我本身是個尿頻的人,所以要大量喝水但又不讓上廁所,確實憋得我有點難受。其中一次手術前我跟護士說我覺得自己忍不到做完手術,現在真的很想要尿尿。結果護士和我說,如果真的真的真的沒辦法再忍的話,去洗手間尿一半便要停下不可以全尿出來,我聽到真的當場笑了出來,但依然很誠懇的答應護士我只會尿一半,哈哈~~~ 然後換好手術袍到手術台躺好,護士同樣幫我插上點滴和把我的四肢綁在手術台的支架上,醫生便開始手術了。
醫生在我雙腿的位置坐著,另外有一名護士站在我身邊用超聲波機一直按我的子宮(就是平常替孕婦產檢照看BB情況的哪種超聲波)。由於照超聲波的目的是讓醫生能看清子宮內的位置及情況,所以護士會按得比平常普通檢查更用力。可是我本身已經處於一個超級想尿尿的狀態,但護士又一直用力的壓我的肚子,害我憋尿憋得好辛苦。幸好手術時間不長,醫生一開始會用陰道檢查器微微撐開陰道,然後用沾了消毒液的長棉花捧在預計植入的位置進行消毒(這時候會有一點點微痛),然後把胚胎/囊胚植入到合適位置,這時候要等待約40秒時間,時間夠了鬧鐘會響起,這便代表成功植入一顆了。有多少顆便把剛剛的程序重複多少次,而港妻我只植入2顆便很快完成,整個手術過程由預備至完成只需約10-15分鐘。整體感覺就是有人弄你不太舒服而已,但不會有什麼大的痛楚,跟做普通的子宮抹片檢查差不多。
而做完放胚手術後,不可以有太大的動作更不可以站起來。所以港妻我由手術台換到一張帶輪子的普通病床,都是要維持躺臥的姿態慢慢爬過去(大家可以想像我是一只臉朝上的四腳蜘蛛,場面是不是超級滑稽的? 哈哈~~~),然後護士便推著我的病床去普通病房躺著等3個小時。但幸好這次的3個小時是允許家人陪伴的,所以有情人在旁邊照顧我和陪我便好過一些些。其實在做完手術還身處在手術室時,護士馬上會問要不要幫我插喉排尿,但是我怕插喉會痛所以沒有試過這方式。我每一次都是在到達普通病房後,自己使用尿盆一點點的尿出來。可是我猜可能是躺著尿加上子宮剛受完刺激的關係,每次尿尿都只有一點點,沒有辦法像平常垂直坐著般痛快的全尿出來,結果每隔20分鐘便又有尿意要小尿一次,其實這也挺麻煩和消耗精神的,建議不怕的人直接選擇插喉排尿會更方便一些,而且之後躺著的3個小時亦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
在手術時額外使用藥物方面,港妻我想提一提在第一次做放胚手術時我沒有使用,可是在第2及第3次放胚手術時有用上的兩款藥物 -- 胚胎膠水(EmbryoGlue)和阿托西班(Atosiban)。這兩款藥物是我在第一次體外受精(IVF)失敗後,上網搜查如何增加著床機率時查到的,然後我就詢問我的醫生可不可以在下次手術時使用。我的醫生很同意我應該使用EmbryoGlue,因為 EmbryoGlue主要的成分是玻尿酸,而玻尿酸本身在人體尤其在女性輸卵管及子宮內含量豐富。而且玻尿酸證實能增加細胞與細胞,或細胞與間質的黏合度,作有利於胚胎著床初期與子宮內膜的黏合。當EmbryoGlue這種高黏稠度液體,伴隨胚胎一起進入到同樣高黏稠度的子宮液內時,便會使得胚胎更容易黏附和適應子宮內的環境,從而提高著床機率。
至於Atosiban是子宮收縮抑制劑(韓國以點滴形式注射),由於有抑制子宮收縮的作用,在好幾個不同方面都可以使用。例如: 延遲妊娠婦女迫切的早產/ 減低宮縮情況起到安胎作用/
減少胚胎因律動而移位。但我的醫生說Atosiban前幾年在韓國曾使用過一段時間,可惜幾年間的使用經驗顯示出沒有多大效果便漸漸沒有再用了。她說我想用是可以用的,可是Atosiban不是韓國醫療保障下的藥物,若使用便要全額自付(約HK$ 533)。雖然我的醫生認為Atosiban對於著床的效果不大,但我亦問了既然這藥沒有副作用價錢亦不是很貴,港妻我為了自己心安和多一分希望便決定使用了。而我寫了這兩款藥物出來只是給大家參考和知道原來有這樣一回事,至於到底適不適合各位用呢?? 這最重要是跟自己的醫生商議,千萬不要只盲目的相信網上情報喔!!!
在等待結果的心路歷程方面,這等待的過程很漫長很不好受,而且是在充滿猜疑之中緩緩渡過的。所以在等待的這2週期間,幾乎是一有時間或是心中一有疑問,便會馬上上網查看相關的資料。例如網上大部分都說「受精/放胚後除了危險動作以外,不用故意整天都躺臥休息,反而應像平常一樣走動生活便可。」港妻我理性上非常同意和明白這個道理,但感性上根本做不到。原因是做體外受精(IVF)的人並不像自然懷孕的人,並不是在完成了床著或甚至於懷孕1個多2個月,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懷孕了。做體外受精(IVF)的人是辛苦打了十幾天的排卵針,又經歷了取卵和放胚兩個手術,才捱到了這最後最重要的著床階段。所以!!!! 任何有機會導致著床失敗的事都不願意去做,以免浪費了之前所有的心血。
也因為是這樣,當時港妻我為了自己心安,我的做法亦是基本都躺著的,但每2個小時左右會起來走10分鐘讓血液循環一下而已。(注意喔!!! 我並不是說我這方式是正確的喔!! 我只是想表達做了體外受精的人對於著床有很渴望的心情,以致於會選擇「自己」認為最安全的做法。) 要躺臥還是要走動只是眾多擔憂中的其中一個,但類似的這種理性與感性上的矛盾,正確與不正確做法的各種界線,特別容易在此期間變得糢糊起來,其實一切只不過源於心中的害怕與期盼。一旦身邊的人不明女性此刻複雜並脆弱的心情,便很容易令這女性有孤軍作戰,和沒有人能明白自己的孤獨感。這時期,港妻我特別希望各位老公能多站在老婆的角度去想事情,並不是每事都只基於「對與錯」去討論,而應該以同行者的心態用心去體會老婆當刻的心情喔。
好了!!
在這裡先預告下一篇的主要內容是「著床徵兆」,一向有追看開的朋友請繼續支持我喔~~ 我們下篇再見吧!! BYE~~BY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