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9日星期一

2020年第三次IVF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終於成功了 - 經驗談(一)之什麼是體外受精

首先,港妻我寫這篇文章的原意並不是要炫耀「我懷孕了!!」什的,反而是很多香港人其實做過了體外受精,但心態像做了什不見得光的事一般避而不談,所以我亦對於寫不寫這篇文章有過一段時間的扎。可是,一來是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當中很多是我覺得「接近35歲的女性需要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二來是網路上「以中文去說明在韓國做體外受精的情報不多」。港妻我便本著希望能幫到身邊接近35歲的朋友及同路人的心態執起了筆,寫下這段時間的一點一滴了。

 

其實很多人仍然清楚是人工受精,什又是體外受精。所以在開始之前,港妻我先簡單的說一下兩者的分別:

(1)    人工受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 人工受孕= 對女性施打排卵針藥,但女性不用透過手術把卵子拿出體外,只需要男性把精子拿出體外,觀察好排卵期後把精子放入女性子宮內,讓精子與卵子自然結合受精。但精子與卵子是否能成功受精是無法控制的,如果授精後的胚胎順利著床的話便是成功懷孕了。

(2)    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試管嬰兒= 對女性施打排卵針藥,把男性精子和女性成熟卵子拿出體外,讓們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中以2-5日時間完成受精過程並形成胚胎/胚囊,然後把胚胎/胚囊放入女性子宮內,順利著床的話便是成功懷孕了。

所以簡單來說,人工受精從精子與卵子是否能順利受精的這個過程開始便無法控制了,而體外受精則是確保把「已受精」的胚胎放入女性子宮內,只是無法控制下一步胚胎是否會著床而已。因此體外受精的懷孕成功率自然會比人工受精的要高。但是,因人工受精的費用較低,而且是非侵入性手術(不用透過全身麻醉手術取卵)。所以我們不應該只看懷孕成功率,而是應按照個人的身體及財政狀況而決定使用人工受精還是體外受精,港妻我在下面列了一些兩者適合使用人群的情況給大家參考喔:

如果大家明明已經算準了排卵期,而且努力了好幾個月或是一年以上的話,這可能是身體本身有些情況引起的了,港妻我非常建議大家去醫院檢一下,明到底問題是出在。以港妻我和情人例,我們自己默默耕耘了8個月都沒有結果,最終去了家附近一家女性醫院中的難孕中心尋找幫助,在做了一大堆檢後發現(男女雙方抽血檢+男性精子品質檢+女性子宮超聲波檢+女性X光心肺檢+女性子宮輸卵管造影檢),原來港妻我右邊的輸卵管有阻塞情況,而且連續觀察了排卵情況3個月,每月我的卵子都是從輸卵管阻塞的一邊出來。換句話說,由於輸卵管阻塞的關係,卵子跟精子根本就沒有辦法相遇,亦就沒有辦法受精著床懷孕了~~但幸好,最終還是能找到問題的癥結在所,但我的情況是做人工受精(IUI)都不能解決的,所以便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對正下藥地使用體外受精(IVF)這方式,便能像現在一樣有好孕了。所以大家亦不用害羞,有需要便應該尋找專家的幫忙,相信亦能一切順順利利的。


但其實除了以上的因素,女性的年齡亦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究顯示隨着年齡的增長,卵巢對排卵的激素反應較差。大多數女性的生育能力在20歲初左右是高峯,之後會逐漸開始下降,而在35歲開始更會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急速下降。而且隨著年齡增長,不但卵子數量、卵子大小及品質都會下降,但流率及遺傳基因疾病發病率/異常懷孕率則相反地上升,連透發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情況亦更普遍。因此,港妻我認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在說「35歲便是高齡婦」這句話,並不單純及表面的指年紀的問題,而是年紀背後所帶引出一系列卵巢機能及卵子質量的問題。這種問題是無論身體有多健康,或外貌有多年輕都無法逆轉的。(例如並不是說明明40歲,但有著20歲的童及身材,就代表連的卵巢機能都能維持在20歲,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朋友想知道自己目前仍有的基礎卵泡數量(又稱濾泡/竇卵泡),可以去驗血測AMH(注意: 這裡不是卵子數量喔! 基礎卵泡是卵子形成前的原始狀態) AMH?? AMH (Anti-mullerian hormone) 是一種可以評估卵巢功能的卵巢庫存量指標。每個女性在出生時就已經具備了一生中所有能排出來的卵子,沒可能再出現任何新生的卵子。而這些卵子會在春期來經開始每個月消耗排出,等到卵子全部排完就停經了,所以AMH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AMH也就可以直接反應出卵巢內僅存的基礎卵泡量/卵巢庫存量。另外,擁有較高AMH的女性對於排卵藥物的反應會比較好,換言之在做人工受精(IUI)或體外受精(IVF)時也會相對取得較多的卵子,而較多的卵子就會帶來較高的懷孕率但通常只看AMH會有以偏的擔憂,所以很多時候會同時測看FSHAFC,希望能更有效及全面地了解到目前卵巢庫存量及預測卵巢受刺激的反應

 

返回之前年齡的話題,35歲後女性的AMH會下降得更快,代表著無論是自然懷孕或是利用人工方式懷孕,懷孕率都是會比年輕時低的。另外,雖然各個女性在不同年齡段的AMH/基礎卵泡數量不完全相同,但若以進行體外受精(3天或5天培養)來說,經過多個階段層層損耗後,實際上最終染色體正常囊胚數的確按年齡增長而劇減。而且港妻我還沒算上有些人會選擇再進行PDG,若是算上PDG的話,損耗率會進一步大打折扣,所以!!! 年齡對於生育來說是多的重要呀~~~!!


港妻我自己在經歷了3次的體外受精手術和打了近100針以後,除了是身體物理上的痛楚以外,每一次殷切盼望能成功的種精神壓力亦是不能言的深深感受到人們常說「有仔趁嫩生」背後的意思了。所以結了婚的朋友們,如果最終還是會選擇生小朋友的話,自己和小朋友的身體健康著想,的要趁年輕一點的時候考慮去生。而到現在仍然沒有另一半或結婚打算,但又接近或已經超過35歲的女性朋友們,有經濟能力的話港妻我亦建議可以考慮先凍卵,以免將來想要生小朋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卵巢機能及卵子質量都不太好,引致難以懷孕而後悔一輩子這種事。雖然凍卵這種事情似乎仍然不太受世俗所普遍接受,要做起來先過得了自己的心理關口之餘,甚至乎還要在意家人朋友們的旁話眼光。但~~~港妻我是覺得,現在都什年代!? 又不是又不是搶又不是做什壞事,不必太在乎別人而反而忽略了自己正的需要

圖片出自: 媽爹無敵「35歲前應該考慮試管嬰兒嗎?做試管嬰兒前要知道的事!」

好了,這篇港妻我做體外受精的背景資料就先說到這。而大家最關心「IVF的事前檢種類?」、「做一次到底要打多少針?」、「整個過程樣進行?」、「總共花了多少錢?」、「要樣養精/ 養卵/ 養子宮去提高懷孕機率?」等等的問題,會在之後的數篇文章中詳細的跟大家說喔~~ BYE BYE~~

 

: 港妻我了使大家更容易及簡單的理解文章內容,因此文章中所有數據都是我看了很多不同究結果及醫院網站資料所綜合出來的。這可能會跟們自己在網路略略所的有一點偏差,所以請以參考心態看待我的資料。港妻我亦只是想幫忙大家了解體外受精而已,千萬不要跟我說「我看到的跟相差了2%」什的喔~~請見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