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妻我的韓國體外受精經驗談幾乎快要來到結尾了,上一篇講到「放胚手術詳情」、「手術時額外使用藥物」和「等待結果的心路歷程」等等,而本篇的話題只會說「著床徵兆」,沒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動跳過本篇了。
在著床徵兆方面, 這應該是做完放胚手術後的朋友最關心著緊的一件事。港妻我當然亦不例外,經常上網查看經驗人士的分享,但當自己亦做過了3次體外受精(IVF)後覺得,其實網上所謂的經驗真的是很個人,大部分著床徵兆在港妻我身上都沒有發生,反而每次都令到我在等待期間變得疑神疑鬼,造成心理上更大的壓力和擔憂。而大家如果自己上網查時,亦最好分清「懷孕徵兆」 和「IVF著床徵兆」的微妙差異。因為如果查「懷孕徵兆」 的話,由於自然懷孕的情報佔大多數,所以港妻我感覺所提到的徵兆都比較像懷孕1個多2差不多個月時候的情況。但「IVF著床徵兆」由於是在剛放胚後2週時,其實很多徵兆都還未明顯,或是說就算有徵兆都礙於太過輕微而令人難以察覺,不然怎樣會有哪什麼多自然懷孕的人要到1個多2個月,才因為徵兆而慢慢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懷孕了?
而港妻我自己關於著床徵兆方面的小故事是這樣的。我在第一次做體外受精(IVF)時,放胚後約第9天有1-2天的間斷性小量出血。爬文看到無論是出血時間、出血顏色,還是出血量,都跟著床性出血的特徵很吻合,我便開始暗自歡喜,覺得自己應該是順利著床懷孕了,結果到了醫院做血液檢查後告訴我根本沒有成功,害得我落差感超級超級超級大的,回家的路上在車裡便開始哭了起來。到了第二次做體外受精(IVF)時,放胚後約第9天左右開始每天都間斷性有小量出血,這時我便知道原來這小量出血並不是我所期待的著床性出血,而是著床失敗後我自己所流出的經月而已。但因為一直在塞藥,所以經月被抑制下只有逐少並緩慢地流出,便形成了間斷和小量的啡色(褐色)血了,我又再次因為失敗而哭慘了。
再到了第三次做體外受精(IVF)時,放胚後約第9天左右開始又每天都間斷性有小量出血。當時港妻我超級傷心地心想「為什麼~~為什麼又失敗了呢??」睡前抓著情人委屈地哭了好久好久,還賭氣的說我不要再打針、不要再做體外受精(IVF)了!! 隔天我甚至叫情人打去醫院跟護士說,我又開始出血應該是失敗了,哪反正失敗是不是不用再塞藥了?? 但護士說只剩下2-3天便檢查了,藥塞到當天知道結果才再決定吧!! 雖然我自己覺得沒戲唱了,但我也很乖的聽話一直繼續塞藥。結果!!!!到了檢查當天醫生跟我說是懷孕了!! 這完全是我意料不到的答覆,我就接著問醫生哪我為什麼會出血?? 醫生說可以是很多原因,但她認為最有可能是我的黃體素不足,以致胎兒不穩定而出血,所以馬上給我打了一支安胎針(也就是針劑的黃體素)。所以總括身體和心靈都辛苦了三次來說,這些什麼徵兆不徵兆的東西,真的是虛無又以難掌握,反而有的時候會把人都弄懵哎~~
反正以港妻我「個人經驗」認為,很多所謂的徵兆都是曖昧不清的,不太能準確地判斷是否著床,港妻我在下面簡單舉了些例子:
著床性出血: 本身這並不是每個人著床都會出血的。相反如果不成功,月經因為塞藥而來潮不順時,亦會出現間斷性小量出血。所以這到底是成功著床的著床性出血,還是不成功的月經呢??
下腹部疼痛: 根本輕度腹痛也是放胚後的常見症狀之一,所以到底要怎分別是著床的腹痛,還只是單純放胚植入後的輕度腹痛呢??
體溫偏高: 原理是自然懷孕後女性體內的黃體素會禿然持續分泌,因此整體孕程的體溫會比孕前還高一些。但做體外受精(IVF)的人在放胚後的2週內,是每天利用外部藥物(塞藥/打針)來補充黃體素的,哪當然不論著床成功還是失敗,體溫都是一定會偏高的呀。
乳房腫漲/分泌物變多/嗜睡/頻尿: 有的人會有這些徵兆,港妻我在剛放胚後2週時卻沒有任何徵兆,反而是到了後一點快2個月的時候才慢慢出現。但如果我在放胚後2週時真的以此為據,不就是提早已經開始認為自己不成功而心生失望了呢??
事實上有的人會像港妻我一樣完全無徵兆,有的人根本沒有懷孕但因為太擔心而出現「經前症候群」的偽懷孕症狀(會有噁心和腹脹等與懷孕相似的情況)!我想表達的是,如果我們終日想要以網上所說的徵兆來釐清自己是否有懷孕的話,結果只會令自己心情一下子上、一下子下的經常大幅波動,而且會常常產生一堆根本沒有答案的疑問而已。因此港妻我建議,在放胚後2週等待結果的這段時間內,要保持正確及清晰的思維,反正2週後都會知道100%準確結果的了,期間便就不用自費心神的去多想、多做、多猜測了,亦不要自己預先驗孕(尿液驗孕可能會因為過早而不準),希望大家抱持著不過度擔心和期待的心情渡過吧~~!
哎呀寫得我好累呀~~~本篇就先這樣,下一篇會是韓國體外受精經驗談的最後一篇,主要的內容便是「總結進行體外受精感想」了,我們在下篇再見吧!! BYE~~BY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