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2020年第三次IVF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終於成功了 - 經驗談(九)之Q&A時間


上一篇是有關於「養精/養卵/養子宮」 的文章,港妻我自己認是非常實用並且是做體外受精(IVF)前必須注意的,所以還沒看的朋友們最好去看看喔。而本篇是集合了與體外受精(IVF)相關,可是於之前的文章中沒有時間提及,或是比較多人好奇及感興趣的Q&A文章,這亦是港妻我關於體外受精(IVF)文章的最後一篇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忙
~~

 

Q1. 第一代、 第二代及第三代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的分別是什??

很多人以爲試管嬰兒的「代」數是一代比一代先進,後代一定會比早期出來的更好,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的「代」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正的區別是「適用於不同的情況」。

第一代是我們常說的IVF-ET(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指把男性的精液進行特殊的處理,再將精子和卵子放在實驗室的培養基中,讓們自然結合形成受精卵,這是最普通常規的受精方式 。第二代ICSI(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在精子基本健康狀況不好,以致不能自然地和卵子結合時所使用的特殊受精方法,亦即在顯微鏡下將精子注射到卵子內使卵子受精的一種方式。第三代技術是「胚胎移植前遺傳學診斷或篩」,當中包括PGD(胚胎移植前遺傳學診斷)PGS(胚胎移植前遺傳學篩),兩種方法針對的人不同。做PGD或者PGS時要在移植之前,檢每一個胚胎的染色體看是否有遺傳學疾病,發現存在有問題的胚胎就不用,沒有異常的胚胎才移植到女方子宮內的一種方式。

 

驟眼看當然覺得第三代最好,可是根據港妻我個人排卵及情人精子的狀況,我們是選擇進行第二代ICSI的。不選擇第三代的原因在第一篇的時候也略略說過,因PGDPGS必須配合使用5天培養,其過程及後續的篩會使胚胎/囊胚損耗率變高,比較適合胚胎數量原本較多的人。如果胚胎數量不多像港妻我只有5-6顆,硬要堅持做第三代反而有機會落得沒有任何一顆胚胎可用的尷尬境地。因此,要了解自己的狀況才知道要選第幾代,不要盲目的以第三代一定會比第一代好。

 

Q2. 體外受精(IVF)會有副作用??

一般來說體外受精(IVF)相當安全,大部份研究顯示沒有長期副作用和甚少出現並發症的。但過程中仍有少許可能出現少量出血、損害附近的器官以及盆腔感染等情況(發病率亦低於1%)。由於做體外受精(IVF)需要打針透促排卵,較年輕或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的人士有機會有卵巢過度刺激的風險,但現在用新的方案風險是非常十分之低,機會率低於0.3%。但是,若植入多於一個胚胎則會增加多胎妊娠的風險。

 

除此之外,以港妻我自己個人經驗以及網上亦有不少人提及在進行體外受精(IVF)後有發胖的情況,但同時亦有不少文章解釋了體外受精(IVF)後會發胖是誤解。科學性的解釋是使用排卵針藥會出現暫時性水腫,而水腫會在1-2個月內消退。另外,由於做了體外受精(IVF)的人無論是在前期開始養身,或是後期不敢隨意走動而經常臥都會引致發胖,可是這種發胖跟做了體外受精(IVF)是完全無關的,所以其實發胖並不是副作用之一。

 

Q3. 做體外受精(IVF)不斷的打針取卵會造成提早更年期??

原本港妻我也以打針取卵是提早用掉日後的卵子,但詢問過醫生後才發現自己是知識貧乏,做體外受精(IVF)根本是不會造成提早更年期的。像港妻我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及的基礎卵泡卵巢庫存量,年輕庫存量高時平均每月約有20顆基礎卵泡被徵召出來,而基礎卵泡因應人類身體的自然規律,最終只會有1顆成成熟卵子被排出(有的人可能是2),剩下的19顆則因好不成熟而會全部自然萎縮,這些被身體淘汰掉的卵泡在下個周期亦是無法回收使用的。

 

所以!!!! 原本女生每個月經周期的確只有1-2顆成熟卵子被排出,但經過人工的打針透卵,却能把同一個周期內的基礎卵泡盡量全部養大養成熟,把原本只有1顆的成熟卵子,變成同時能養成多顆卵子一起成熟,基礎卵泡亦不用白白萎縮浪費掉了。因此這方式只是把當月的基礎卵泡盡量用好用盡,而並不是用到未來的成熟卵子,亦不會因卵子被提早用掉而造成提早更年期問題了。

 

Q4. 體外受精(IVF)能選擇胎兒的性別??

在美國及泰國等國家能合法選擇胎兒的性別,但在香港、台灣及韓國等國家根據人工生殖法規定,體外受精(IVF)禁止非醫學需要的性別鑑定。只有當遺傳學檢結果證實,受術夫婦可能生育X性聯隱性遺傳病的孩子時,才能合法得允許選擇胎兒的性別(通過PGD/PGS的技術進行篩選無基因疾病的嬰兒)

 

但港妻在網上爬文時發現,不少人對於一個國家能否選擇胎兒性別的因素,取決於該國有沒有第三代體外受精技術(PGS/PDG),但其實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雖然PGS/PDG的確可以篩選出胎兒性別,但並不代表該國在法律層面允許選擇胎兒性別。例如香港、台灣、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全部都俱有第三代體外受精技術,但基於性別篩選可能會造成一些男女損失衡、社會或道德問題,所以除非是以上提及的一些基因疾病情況外,正常情況下都是並不允許選擇胎兒性別的。

 

Q5. 體外受精(IVF)能選擇胎雙胞胎或多胞胎??

生育雙胞胎或以上單看技術層面是沒有問題的,但問題是每個國家對移植胚胎數目都有嚴格的規定 (例如台灣及韓國少於35歲,單次最多只可植入2顆胚胎)。當中還需考慮多胎姙娠會引起各種發症,如姙娠高血壓、胎膜早破、流、早等,因此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個人情況,就算懷上雙胞胎或以上亦可能會建議在孕早期行減胎術。

 

Q6. 各國做一次體外受精(IVF)的費用和針數差不多的??

香港某些醫學中心宣稱用「最新藥物做IVF不用自己天天打針,整個過程只需打三針就可以完成」,甚至「取卵可以不麻醉」,而的確我亦有香港朋友在香港進行體外受精(IVF)只打了4針,所以香港以高的價錢可以換來少點皮肉之苦。


但其實不同國家、不同促卵方案及不同身體情況等都會影響針數,最常見就是植入後胚胎不穩定而要追加施打的黃體素針(俗稱安胎針、保胎針或油針),這種情況就的很因人而異。港妻我自己因流只是多打過一次的安胎針,但有的人可能身體狀況特別不好便要每天打到穩定止,更有些極端的例子每次IVF連安胎針藥打上過百支針都有,所以很難說準。

 

但是港妻我自己覺得像台灣是屬於安全派的,就是「寧多勿少」的念和態度。人的身體很多時候難以準確預先去知道,到底植入胚胎後是穩定還是不穩定。而且一旦看見了明顯的流紅/症狀知道不穩定才去打安胎針補救的話,也未必每次都好運能救得回來。所以我感覺台灣是傾向無論有沒有不穩定症狀,都會施打較多的針去預先提高穩定性,然後才再針對超級不穩定的人提供更多更多的針和藥,這亦是台灣打針針數普遍要比其他國家都多,而且著床成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這一點讓我覺得台灣告和韓國是很不同的,韓國是看好好的便不會先做更多的事情去預防,是屬於一旦出現不穩定情況才補救的類型,所以其實港妻我是比較心儀台灣的做法,寧可多捱幾針提高穩定性,也不想因這種「只做不做多」的慣常做法而導致失敗又重頭再來。

 

香港瑪麗醫院20204月時的價格參考: https://hkuivf.hku.hk/content/uploads/2020/09/OGRM702-Charging-for-private-ART-Chinese.pdf

 

Q7. 不做體外受精(IVF),只選擇冷凍卵子可以??

當然可以。由於近年來沒有伴侶的女性越來越多,因此未來的懷孕而以冷凍形式保存卵子亦愈來愈普遍。卵子進行冷藏,待準備好懷孕時進行解凍並以IVF形式進行受孕。這形式的生育成功率大部分取決於女性抽取卵子時的年齡,大約是31.5% (25歲時凍卵) 14.8% (40歲時凍卵) 之間 ,同時也有部分原因取決於孕母當時的子宮情況及身體狀態等。

凍卵的流程與一般體外受精(IVF)差不多,只是一些過程的時間點往後推遲而已。兩者都是需經過打針透卵及取卵的過程,但在取得卵子後不用馬上與精子結合,而是要挑選品質合格的卵子進行零下196°C冷藏。冷藏的卵子可保存很久,而且可保證解凍的卵子跟最初無異,待日後進行體外受精(IVF)時使用。

 

 

好了~~~!! 一連九篇與體外受精(IVF)相關的文章已經全部順利寫完了,希望能幫助到有意想做IVF的人解除到一些心中疑惑,港妻我在這亦祝福大家有好運之餘亦能有好孕!! BYE~~BYE~~


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

2020年第三次IVF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終於成功了 - 經驗談(八)之養精/ 養卵/ 養子宮


上一篇是韓國體外受精經驗談的最後一篇,講了港妻我「進行體外受精感想」的感性話題,而本篇則是很多人等了很久的「養精
/養卵/養子宮方式」了。由於身體一個循環週期是3個月,所以大家無論是打算自然懷孕還是做人工受精(IUI)或體外受精(IVF),港妻我以下介紹的養精/養卵/養子宮方法請至少要在3個月之前開始,緊記是3個月前!!! 3個月前!!! 3個月前!!! (重要的事要說三遍 >///< )。但請注意以下這只是港妻我個人在韓國的做法,如果大家打算跟著執行的話,用藥之前一定要先咨詢好的西醫生或中醫生,看適不適合的身體狀況和幫忙調整最合適的劑量喔~~


這是當時我和情人每天要吃的補充品,用藥盒分裝起來比較方便,不用每次都一瓶兩瓶的拿出來弄

 

在養精方面

由於不育的成因男女比例各佔了一半,證明男性的身體或精子狀況,對於懷孕成功與否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家不要只注重女性的身體狀況而忽略了養精的重要性。當中某幾種營養補充品是男女都需要服用的,例如輔酶Coenzyme Q10、精l-arginine和葉酸Folic Acid。港妻剛是說葉酸?? 沒錯就是葉酸!! 原來男性都需要葉酸來養精的,所以不要以只是女性才需要在備孕時攝取足的葉酸,來減低胎兒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

 

另外須注意精l-arginine的食用方法,備孕時男女的建議食用劑量均是4000mg,但並不是一開始便馬上進食4000mg,而是要循序漸進地慢慢增加。開始服用時以週單位,若過程當中沒有任何身體不適,便可每週遞增1000mg至總共4000mg (第一週1000mg>第二週2000mg>第三週3000mg>第四週4000mg)。通常市面上所出售的精劑量只有1000mg,但大小已經像片一般很大一顆,而且每次食用時若吃太多顆,亦會導致同時過量攝取而身體無法完全吸收,所以分開早中及睡前4次去吃的話,對於身體吸收亦會有更好的效果。最後,長時期及高劑量的精會有機會傷害肝腎功能,所以不建議大家連續服用超過半年喔!!

 

在養卵方面


至於對備孕女性來說,最重要而且一定必須補充的還是葉酸Folic Acid。針對於養卵方面,葉酸能增加卵子數量和增大卵子大小。針對於孕婦方面,葉酸能幫助身體製造紅血球,減低孕婦出現貧血和身體無力等情況,更可減低孕婦出現早、流發症等風險。另外針對於胎兒方面,究指葉酸能確保胎兒神經細胞的正常發展與縫合,因此能減低胎兒出現先天性缺陷機會(例如: 無腦症/脊柱裂/唇齶裂/心臟缺陷等)


港妻我是吃這款葉酸的,因為有葉酸之餘亦有其他所需的營養素

 

另外由於山藥DHEA的作用主要在增加卵子數量方面,因此並不是人人都需要食用。例如年輕女性或是AMH/FSH/AFC等數(相關資料可看這裡第一篇)均有良好表現的女性,便不用刻意追求更多的卵子數量,否則反而有機會在打針透卵後出現過高反應,引致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的發生。而市面上的劑量通常是25mg一顆,所以分開早中3次去吃會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而輔酶Coenzyme Q10和肌醇inositol的副作用極少,在不過量服用的情況下完全可放心食用。本身輔酶Q10就是一種由我們的身體自然會生的物質,人腦也含有高濃度的Q10促進腦細胞化利用率,同時亦能調養卵巢功能並且提高卵子的質量。而且具有抗化作用,所以市面上的美容中亦會添加Q10混合膠原蛋白一起使用,是一種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東西。至於肌醇是一種水溶性營養素(即維他命B8),被證明可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PCOS)恢復正常排卵活動和生育、提高婦女的卵子質量和妊娠率。

 

在養子宮方面


黑豆水雖然亦有少許加卵子質量的功效,但其實與精l-arginine一樣,對於備孕女性來說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厚子宮內膜。所以若醫生事前透過子宮超聲波檢,沒有發現任何子宮內膜厚度不足問題的話,不吃黑豆水和精酸亦是行的。但由於黑豆作食療方面有烏髮、補腎、明目、改善水腫和下半身怕冷等功效,所以就算是吃了亦不會令身體出現什大問題,吃不吃主要就看大家的情況!! 港妻我反正想順便去水腫和改善怕冷的情況,就買了黑豆粉每天早上用溫牛奶泡來喝,這樣又好喝又方便又健康!!

 

而天喜堂的天喜丸是朋友介紹我吃的,香港製造而且對於調理經期和身體整體有效。坊間/網路上有人說天喜丸除了可以助孕,對於能懷上男嬰的機會亦大些,港妻我自己是不相信這回事的(至少我現在懷的是女生),但的這個說法似乎的吸引不少人買。港妻我第一次買的時候是隨便在藥房買的,印象中大約是HK$450左右一盒,但第二次是在屈臣士以HK$550買的,打開了之後發現藥丸色的深淺跟藥房買的有點不一樣。我不肯定這純粹是因批次不同而引致色不同,還是的如網路所說有假的天喜丸。但免花錢買了沒功效的藥,從此以後港妻我便多花點錢只買屈臣士的天喜丸了,大家可參考一下自行判斷喔。


這樣一盒有120顆能吃60天

最後關於一些暖宮的食療和方法方面。正所謂「十女九寒」,現代女性經常喝冷和長期吹冷氣,大多數都有宮寒的問題。宮寒的症狀輕則會月經異常、體虛發胖、手冰冷和下腹部疼痛等,重則會因氣血流動減慢,影響子及其相關功能而引致不孕,這反映子宮的健康對於女性至關重要。港妻我自己是覺得如果各位身處香港隨時都很方便看到中醫的話,直接去看中醫讓他幫調理更有效方便。無奈我人在韓國,韓醫雖然在某些方面跟中醫有點相似,但很多時候又不太一樣,令我難以相信韓醫的調理方式。所以我便自行在網路上搜集資料,在韓國自己進行中式調理。在韓國不但買材料困難又麻煩,而且自己又要煮又要燉的很花時間精神。可是我原本長期冰冷的手(夏天都是冰的)在這樣進行了一個月之後的比以前溫暖了許多,連情人拉我的手或到我的時亦發現有此改變,所以這對我來說是的有效的喔~~




生薑/艾草/藥材等都會先用茶包分袋裝好一包包,方便每次拿一包便馬上可以用

 

好了~~~港妻我說完了養精、養卵、養子宮三個方面,可能仍然會有人對於功效有所懷疑,但以上的方法至少對於我個人來說的確起了作用,最明顯的改善反映了在我前後三次體外受精(IVF)的胚胎品質上。港妻我一開始做體外受精(IVF)時不養精/養卵/養子宮的重要性,所以在做第一次之前完全沒有做過任何事情去養精/養卵/養子宮,到了第一次失敗後才馬上把上面的東西學習和實施起來。

 

第一次做體外受精(IVF)的時候從取出的卵子數,到成熟卵子數,和經培養後的胚胎數方面,每一個環節都會因品質問題而導致有一顆的損耗率,而且植入後所剩下的胚胎品質不好,達不到冷凍的品質要求而只能被迫廢棄。可是當我用了以上的方式和藥物3個月,在做第三次體外受精(IVF)的時候,各環節中卵子/胚胎的損耗率是零!!!! 最後剩下的胚胎亦因品質良好而可以作冷凍處理(俗稱:凍卵/凍胚),讓我在下次再做時便不用重頭打針和取卵了。

 

所以~~~!! 港妻我心奉勸大家,尤其是打算做人工受精(IUI)或體外受精(IVF)的人,準備懷孕前的要先好好養精、養卵、養子宮,以免要多次承受無謂的皮肉之苦呀!! >///< 下一篇是集合了大家問題的Q&A文章,而且是港妻我所有關於體外受精(IVF)文章的最後一篇了,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我到最後一篇!! BYE~~BYE~~